人民银行回应市场关切: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
4月20日,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在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中长期看,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,货币条件合理适度,居民预期稳定,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。
当前,信贷的快速增长将如何影响我国宏观杠杆率变化?硅谷银行风险事件给我国货币政策和利率风险管理带来了哪些启示?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实现“有进有退”?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、新闻发言人阮健弘,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就上述话题回应了市场关切。
结构性工具完成政策目标
会按期及时退出
邹澜表示,对“通缩”的提法要合理看待。通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、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,而且常伴随经济衰退。
“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,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,经济运行持续好转,与通缩有明显区别。”邹澜表示,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,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,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,全年CPI呈“U”形走势。
邹澜表示,下阶段,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,兼顾把握好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的平衡,坚持稳健取向,保持总量适度、节奏平稳,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,更好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,服务实体经济,促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。
他还表示,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,将更多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;继续支持粮食、能源等民生物资保供稳价,关注劳动力市场供求、海外高通胀传导等因素的可能影响,保持物价基本稳定。
截至3月末,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共有17项,余额约6.8万亿元。邹澜表示,人民银行在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、延续和退出的时候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情况。一方面是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结构矛盾,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快速提升这些特定领域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。
邹澜表示,考虑到上述情况会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而变化,因此多数结构性工具是阶段性工具,设立时都有明确的实施期限。在实施期结束时,如果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,或者商业银行服务意愿和能力已经有效提升,结构性工具完成了政策目标,就会按期及时退出。
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
人民币汇率仍将双向波动
“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发生以来,利率风险引起了更多的关注。去年末我国资管市场出现了波动,也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。”邹澜表示,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,利率没有大起大落,这为金融机构管控好利率风险创造了较好的货币环境。
邹澜表示,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、以我为主,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:始终坚持稳健的调控理念;以我为主,把国内目标放在首位;坚持汇率由市场决定,为以我为主创造条件;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精准有力支持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。
关于人民币汇率,邹澜表示,今年以来,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向好、预期改善,国际收支自主平衡,外汇储备规模继续稳居全球第一,良好的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撑。总体看,今年人民币汇率仍将双向波动,总体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。
“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加息预期波动较大,海外银行风险事件也引发金融市场波动,美元指数出现回调,总体看对我国影响有限。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,市场预期保持稳定,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。”他说。
经济恢复发展势头良好
有助全年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
今年一季度,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0.6万亿元,同比多增2.27万亿元。在信贷快速增长过程中,我国宏观杠杆率是否能保持稳定?
就此,阮健弘在回答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,目前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势头良好,这将有助于全年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。
宏观杠杆率是总债务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。阮健弘表示,据初步测算,今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是289.6%,比上年末高8个百分点。
据她分析,当前宏观杠杆率的回升,有一定的季节性原因。一季度是信贷投放的高峰,同期受春节因素的影响,一季度GDP的规模往往居全年各季度的低位。这也意味着,信贷投放的季度高位和GDP增长的季度低位这两个季节性的特征相互叠加,导致一季度的宏观杠杆率会出现上升比较多的情况。“另外,今年一季度,经济仍处于恢复的过程当中,金融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,政府债券发行前置等因素也强化了宏观杠杆率的季节特征。”阮健弘说。
来源:上海证券报
- 2024-09-10
- 2024-08-05
- 2024-08-05
- 2024-08-05
- 2024-08-05
- 2024-08-05
- 2024-08-05
- 2024-08-05
- 2023-12-20
- 2023-12-20
- 2024-08-05
- 2024-08-05
- 2024-08-05
- 2024-08-05
- 2024-08-05
- 2024-08-05